都市圈·城事

阅读: 32 发表于 2025-02-14 17:47

 

  马鞍山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本报讯(通讯员 马萱)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按照“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有进有退”的原则,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马鞍山市成功入选。

  国家物流枢纽是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在集聚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马鞍山立足建设连接长三角和服务中西部地区的高能级物流枢纽,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三中心—六通道—九基地”总体布局,构建完善“3+N”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全力提升制造业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发展要素更大范围、更高效率集聚。

  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对于马鞍山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巩固提升在全国物流枢纽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提供支撑,也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提供强有力保障。

  滁州亮出2024年经济“成绩单”

  本报讯(通讯员 滁萱) 日前,滁州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该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滁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034.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40.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7亿元,同比增长4.6%。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540.4亿元,同比增长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7.5%,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46户,居安徽省第2位。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6.6%,贡献率达8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8元,增长5.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34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7元,增长5.9%。

  芜湖黄金产量创新高

  本报讯(通讯员 芜萱) 芜湖产黄金,而且产量还不低。日前,芜湖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4年芜湖市黄金产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500公斤。

  据介绍,2024年安徽佰金矿业有限公司全年完成选矿量120万吨,产金550公斤,同比增长102.7%,超年度生产计划10%,首次突破500公斤,创历史最好成绩。受金价上涨的推动,行业效益显著提升,安徽佰金矿业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15亿元,营业收入3.56亿元,利润0.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0.63%、143.64%和138.76%。

  除产量和经济效益双双大幅增长之外,芜湖市还扎实推进黄金产业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完成安徽佰金矿业有限公司南陵县三里矿区吕山金矿排土场项目建设,并计划当年投入使用,全年预计完成选矿量130万吨,产金700公斤,将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芜湖市还将加快推进位于南陵县工山镇的桂花冲铜矿和姚家岭锌铜矿项目建设进度,2个产金矿山年生产规模合计达150万吨,建成后芜湖有望实现“吨金市”目标。

  宣城市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达85个

  本报讯(通讯员 宣萱)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3个,中国传统村落85个。

  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宣城市先后组织6次全市普查,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8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17个村落纳入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实施挂牌保护,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传统建筑2000余栋。

  宣城市加强传统村落文化资料的挖掘收集、登记造册、书籍编纂工作,结合“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打造“徽菜产业+”大谷村、“非遗+”伏岭村、“摄影+”尚村等一批主题传统村落。依托古建筑、古民居、古祠堂建成乡贤馆、家风馆、民俗馆等活动场所。创新古建筑、古民居使用场景,建成各级非遗保护基地超50个。

  全球极危物种现身溧阳天目湖

  本报讯(通讯员 常萱)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日前发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为溧阳生态画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鹤有着“鸟类活化石”之称,全球种群数量不到4000只。白鹤通体呈现白色,胸和前额为鲜红色,嘴和脚为暗红色,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常栖息于浅水沼泽和浅水湿地。一般于11月初至11月中旬飞临我国南方越冬,次年3月末至4月初离开我国越冬地。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湖泊、河流、沼泽、浅滩、岛屿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飞临越冬的白鹤等珍稀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公园实施退渔还湖还湿、退耕还林、沿湖坡地茶园清退等措施面积达374公顷,有效提升河口和沿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湿地类型的多样性,聚集鸟类达200种。

  此外,溧阳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设立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采用巡测、自动站、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等装备手段,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支撑天目湖流域污染物精准减排和生态科学保护。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