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他们等了17年

阅读: 9 发表于 2025-04-29 10:49

 

  □ 通讯员 宁宫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是110吧,江心洲长江大桥上有一男子在快车道骑自行车,非常危险。”4月16日19时许,市公安局110接警台接到一名热心市民报警。

  很快,南京交警高速十大队星甸检查站副站长许坤和民警刘阳赶到现场,在江心洲长江大桥出城方向500米处,他们发现了骑车男子,并将其带回安全区域。

  “高速上不能骑车,你要去哪里,要不要我们帮你买车票?”

  “我没有身份证,买不了车票……”

  交谈中,一个少年负气出走17年的往事慢慢清晰起来。

  90后小伙赌气出走17年

  回到高速十大队,男子一直垂头丧气没有精神,得知他还没有吃饭,交警为他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饱餐一顿后,男子终于放下戒备,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他叫张某某,今年34岁。17年前因打游戏机逃学,与父母发生争吵。年轻气盛的他赌气离家出走,一直未与家人联系。17年里,他没有身份证,一直以乞讨、打零工为生。随着年纪增长,张某某对家庭思念愈深,可父母的长相却在他的记忆里日渐模糊,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骑车回丹阳老家。

  “我从合肥出发,凭着以前的记忆在丹阳找了好几天,可那里变化太大了,一直没找到家在哪里……”说着说着,男子眼角开始泛红,“我好担心以后记不起父母的样貌,只能骑着车四处寻找,这都第七天了,我也不知怎么骑到了南京。”

  破旧的灰大衣、一件黑色的T恤、两个大蛇皮袋、一个塑料水桶……记者看到,这就是小张全部的“家当”。

  不能再让小张这么流浪下去!因没有身份证件,无法核实身份,许坤立即向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发出协同请求,希望能够查清小张身份,帮助他找到家人。

  警种协同找到家人

  指挥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协同警务机制,人口管理支队、治安支队等部门协同作战,展开“火线寻人”。民警们围绕失踪人员警情信息分析研判,根据小张回忆的儿时户籍信息,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线索。

  数据碰撞、信息筛选……很快,好消息传来——查到了多年前登记的小张父母信息,但因城镇区划变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原有联系方式均已失效。

  “再试试其他路径,还有哪些家属能联系上。”经过多方配合,最终警方找到了小张父亲的联系方式。接到电话时,张父非常激动,恳请民警一定要留住小张,他马上就带家人赶往南京。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父亲声音,小张的眼眶再一次红了。

  家人重逢,解开17年的心结

  4月17日零点,小张的家人赶到了高速十大队,“我的儿子在哪里?”一进门,张母就拉住执勤交警,激动地问。

  “妈!”在休息室里,时隔17年,母子俩终于相见。张母一把抱住儿子,忍不住哭着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我的儿子!当年孩子出走,找不到下落,我的一只眼睛都哭瞎了……”

  张母抱着儿子,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17年来,她不停地责怪自己,怪当年不该对孩子那么严厉。得知儿子这些年靠乞讨、打零工为生,她更是心疼,眼泪一个劲地流。

  “谢谢南京警察,今年我们家终于能过个团圆年了。”张父也上前搂住儿子,同时对交警表示谢意。

  “来,我们帮你们拍个全家福。”见到一家人的团圆,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极而泣,在场民警也感动不已,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